今年1至9月份,全市凌晨時段發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148起,造成25人死亡,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2.9%、7.4%,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33.9%、57.6%,取得凌晨時段見警率、管事率雙提升,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雙下降的顯著成效。
“今年以來,全市公安交警部門牢固樹立‘交警戰場在路上’的工作理念,聚焦凌晨時段道路交通安全風險,強化科學用警、集約用警、顯性用警,愛心暖心護航,向疲勞駕駛宣戰,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,消除安全隱患,筑牢群眾平安出行的堅固防線?!笔泄簿纸痪ш犞ш犻L田正勇介紹說。
創新機制、典型引路,全警全力護平安
所謂“凌晨勤務”,是指在每天凌晨0時到5時,采取定點執勤和流動巡邏相結合的方式,提高全市國省道重要節點的見警率和管事率,加強大貨車、面包車管控,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隱患,防范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發生。統計數據顯示,凌晨時段是疲勞駕駛的高發時段,特別是在客貨混行流量較大的高速公路、國省道,極易引發惡性事故,存在較大安全隱患。
為徹底消除每日凌晨時段交通安全事故隱患,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通過前期摸排,認真論證,決定推出“凌晨勤務”舉措,將其作為檢驗“三抓三提升”主題實踐活動實際成效的有力抓手,印發《關于科級干部參與“凌晨勤務”的通知》,要求干部帶頭,全警全力護平安。支隊長每周帶頭參加“凌晨勤務”,支隊班子帶領67名科級以上交警干部包保各大隊,每人每月至少參加2次“凌晨勤務”。
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樂陵、慶云召開德州推進“凌晨勤務”工作現場會,推廣樂陵臨時停車服務點“一鍵直達二維碼”、慶云“線上+線下”常態化巡防模式,充分發揮標桿引領作用。同時,強化督導檢查,規范勤務。做好350兆對講機、車載GPS、執法記錄儀“三個定位”,做實路線必檢、裝備必檢、人員必檢、戰果必檢“四個必檢”,落實執法檢查、交叉互查、點名抽查、事故倒查、視頻巡查“五個督導”,將督查情況納入“減量控大”考核,經常性組織督導檢查,及時發現漏管失控問題,狠抓見面約談、每周通報,壓緊壓實責任,推動“凌晨勤務”工作走深走實。
創新機制,標本兼治除隱患。一是突出“警”,提醒到位。落實“一警示四必查”措施,一警示即巡邏鳴笛警示貨車司機安全駕駛;四必查即嚴查客運車輛“三超一疲勞”、嚴查大貨車違停、嚴查占道施工隱患、嚴查大貨車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。創新“五措七響”惡劣天氣應急措施,全市公安交警警車全部安裝高音喇叭,遇有惡劣天氣,全部上路晝夜高音宣傳警示,提升交通事故預防水平。
二是突出“疏”,引導到位。按照“新建一批、改造一批、共享一批”原則,充分利用加油站、修車廠、餐飲場所等社會資源,聯合交通運輸部門設立國省道臨時停車服務點30處,可滿足800余輛大貨車臨時??啃菹?。綜合采取發放《致廣大貨車駕駛人朋友們的一封信》、設置一鍵直達服務點二維碼、完善標志標線標牌、沿途高音喇叭提示及“4+N”陣地宣傳等措施,引導貨車司機臨時??啃菹?,有效解決國省道大貨車路邊違停多發、缺少停車場地等問題,提升便民服務、安全守護水平。
三是突出“治”,除患到位。凌晨巡邏期間同步排查、動態發現沿途隱患,依托交安委平臺,及時整改安全設施不全、植被遮擋標牌、標志標線不清等隱患89處,新設警示標志32塊,新劃、補劃震蕩標線316條。開展“千燈萬盞”工程,按照“8有1無”標準,治理國省道中央護欄開口591處,安裝爆閃燈11946盞,提升道路交通本質安全水平。
科技賦能、創新應用,精準管控降事故
今年以來,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圍繞“凌晨勤務”,充分發揮科技手段、信息技術的助力作用,推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向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,自5月份“凌晨勤務”集中開展以來,全市公安交警部門警示提醒大貨車10.4萬輛,查糾違停大貨車3.7萬輛,檢查七座以上客運車輛9124輛。
科技賦能實戰,發揮大數據威力。全市公安交警部門在檢查站、執法站、高速服務區等關鍵區域科學設置“電子圍欄”,共享交通運輸部門貨運車輛動態管理及ETC數據?!傲璩壳趧铡逼陂g全程開啟應用集成指揮平臺、貨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,對平臺系統推送的預警車輛及時流程化處置,嚴厲打擊疲勞駕駛等易肇事肇禍交通違法行為。
強化視頻巡邏,堅持情指行一體。匯聚融合交通運輸、城管、高速公路視頻監控資源2100余路,拓展公安交警監控視野,健全“視頻巡邏、異常發現、扁平調度、就近處置”一體化管控機制,網上網下互動,時間空間互補,提升凌晨時段貨車違停、涉牌涉證、占道施工等風險發現率、處置率。創新應用“速觀”交通事件AI智能感知平臺,精準感知、及時預警高速公路違法停車、交通擁堵、路面異物等20余種異常交通事件,提升風險快速發現處置能力。
創新遠程執勤,警力無增長改善。創新應用高速公路收費站遠程執勤系統,民輔警在收費員配合下,亮明身份、遠程喊話、視頻監督,駕乘人員接受疲勞駕駛、系安全帶等安全提醒后通過收費站。作為全國試點,探索推進交管12123輕微交通事故快處新機制,積極構建12123線上快處、視頻遠程處置、社會多元聯處輕微事故快處新模式,全市搭建輕微交通事故遠程視頻快處中心10處,提升輕微事故處置效率。推廣應用遠程執法系統,“遠程執法室+現場執勤崗”遠近結合、一點多聯,執法效率同比提高175%,最大限度盤活警力資源。
聯動協作、高效配合,科學用警提效能
進入5月份以來,全市公安交警日均出動警力300余人次,警車80余輛次,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2.1萬余起。通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建立的聯動協作新機制,實現了各警種、業務、資源科學配置、高效配合,切實提高了警務效能效率。
高地聯動,科學設置必查崗。綜合考慮交通流量、查控條件、區域位置、事故特點和實戰效能等因素,在全市國省道、高速公路出入口、主干道路岔路口等84處重點點位,依托公安檢查站、執法站、智慧崗亭等執法檢查場地,設置集定點值守、違法處理、流量監測、便民服務、警示教育“五位一體”的必查崗,高速、基層大隊統籌用警、互動補點,高頻次、多卡點開展“凌晨勤務”,嚴防各類交通安全風險。
區域聯動,錯時保障必巡線。在國省道設置64條必巡線,科學統籌沿線交警大隊、中隊警力,合理規劃勤務時段警力排班,開展錯時聯合勤務。通過錯時接力、銜接補位等方式,確保必巡線凌晨時段至少有1組警力開展路面巡邏執勤,相對減輕基層民警勤務壓力,解決長距離無警力執法和疲勞作戰問題,有效提升警務運行質態。
所隊聯動,擴大巡防覆蓋面。依托“所隊合一”警務模式,全市124個履行道路交通管理職責的派出所參與“凌晨勤務”,公安交警、特巡警、派出所一體聯動、合理排班、科學用警,大幅提升凌晨時段見警率、管事率及勤務覆蓋面,確保警情快處、違法快緝、隱患快除、應急快聯、求助快應,形成“凌晨勤務”最大合力。
□本報記者 楊德林 本報通訊員 楊紅省 肖華榮